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羡晓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开COVID-19的神秘面纱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44:26 |显示全部楼层
A5组 1.冬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考虑哪些?各有哪些生物学特征?


病毒病原体:①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圆形和丝状两种状态,病毒颗粒直径为150nm ,核酸为单股负链RNA,不分节段,有囊膜,囊膜表面有两种糖蛋白刺突:一种为G蛋白(90K),另一种为F蛋白,在囊膜的内面是内膜蛋白,它非糖基化,称为M蛋白,具有维持病毒体的结构和完整性的作用。该病毒无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也不具溶血特性。②腺病毒:腺病毒为双链DNA(dsDNA)无包膜病毒,直径70~90nm,衣壳为体立体对称,表面有12根“大头针状”的须触为其结构特点。腺病毒核衣壳即为病毒体。腺病毒至少有42个血清型,其中26个血清型对人类致病。③鼻病毒:鼻病毒(Rhinovims,RhV)是引起人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分类上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虽与肠道病毒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该病毒可在人胚肾、人胚肺及二倍体细胞系WI-26或人胚气管器官培养中增殖。④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为单链分阶段RNA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类。




细菌病原体:①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和荚膜无鞭毛,无芽孢致病物质有荚膜、菌毛、内毒素和IgA酶②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约1μm。常呈双排列。菌体成矛头状,宽端相对,尖端向外。在痰、脓液标本中可呈单个或短链状。有毒株在体内形成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孢、荚膜及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值7.4,耐盐性较强,在10-15%的NaCl培养基上也能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肠毒素、溶血毒素、杀白血球毒素、凝固酶、耐热核酸酶、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 故致病性强。④溶血性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呈长链,固体培养基中常呈短链,由于链球菌能产生脱链酶,所以正常情况下链球菌的链不能无限制的延长。多数菌株在血清肉汤中培养2-4h易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继续培养后消失。该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阳性,老龄培养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转为革兰氏阴性。


2.针对患者的发热情况,你还需掌握哪些更详细的信息?


(1)注意观察患者:①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③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④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2)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偏高,CRP高,一般多考虑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白细胞通常不升高或是降低,而且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CRP不高。②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或者病毒基因测序。(3)影像学检查:①胸片②胸部CT③腹部B超



3.常用退烧药有哪些?其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


常用退烧药
1、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较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对胃肠道剌激小,正常剂量下较为安全有效,大剂量对肝脏有损害,可作为退热药的首选,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


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解热镇痛作用较,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强而起到解热作用。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儿童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发热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有可能引起Reye’s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3、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较,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抗炎作用较弱,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耐受,为此类药物中对胃肠刺激性最低的。

4、贝诺酯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于阿司匹林。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作用机制:PGs既是致热物质,又是致痛致炎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致热,募集中性粒细胞,增强其他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等的作用,引起红、肿、痛、热等症状。解热阵痛抗炎药抑制环氧酶(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s)的合成,改善其引发的症状,对已经合成的前列腺素无作用。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机理:抑制PG合成酶(COX),抑制PGs的合成。

2、镇痛作用:



临床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镇痛机制:①抑制PG合成,使外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敏感性降低。②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PG合成,或通过其他途径。

3、抗炎作用:



机制:抑制PGs合成产生抗炎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但不能根治。

4、其他作用:抗肿瘤作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延缓角膜老化。



4.体温的调控机制;发热的机制?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 使散热量增加。


 


发热的发生机制是热源性发热、致热源性发热和效应器的改变等。(详见附件)



A5的四个问题解答.docx

31.96 KB, 下载次数: 386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20-2-15 21:30:20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为什么开具这些辅助检查单?(血常规、C反应蛋白、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真菌葡聚糖检测、曲霉菌检测、胸部CT、生化全项)


(1)血常规、C反应蛋白→判断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的病人通常白细胞计数结果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CRP多数不升高;细菌性感染病人白细胞计数总数往往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


(2)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真菌葡聚糖检测、曲霉菌检测→明确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除了病毒、细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外还有真菌如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所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真菌葡聚糖检测和曲霉菌检测都是为了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共同特征有头痛、发烧、畏寒、鼻塞、咳嗽、咽痛,病原体种类繁多,病症相似临床上不易区分,所以需要做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一般测九项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此检测的必要性有①实现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②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决策;③重症肺炎的病因学诊断;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诊断;⑤减少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⑥监控新发或突发传染病→新型肺炎突发,应重点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真菌葡聚糖是大部分真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真菌性肺炎多数为条件致病,多发生在免疫低下和长时间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力不高,所以有可能患真菌性肺炎,需要做这些检测。


(3)胸部CT→区分肺部的微小病变,判断是否为新冠肺炎


对于呼吸道类的疾病,胸部CT可更清楚区分一些微小的病变如小结节、早期肺癌、轻微的肺纤维化、支扩、隐匿部位的肺炎、支气管狭窄等。且张老师有气短症状,呼吸达到25次/分,是新冠肺炎的征兆之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医生、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曾燕,先后通过各种管道,呼吁在原来的检测试剂的基础上,调整目前的诊断疗程,加用低剂量胸部CT 做为初筛的办法。CT 诊断要点是:1.早期病变为局部斑片状亚段分布为主;2.进展期多个累及多个肺叶,并出现部分实变;3.重症期双肺弥散性实变“白肺”。

尽管其他的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的CT 影像与新型冠状病毒有重叠,但是治疗方法类似,尽早隔离治疗也是首选。 

(4)生化检查→检查脏器有无病变,判断腹泻的病因,电解质是否紊乱



生化全项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等。肝功的项目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见于肝功能受损,磷酸酶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和骨转移瘤等。肾功能检查项目中肌酐升高,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和脑血管疾病。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电解质可以判断高钠、低钠血症,高钾、低钾血症。生化全套检查一般并不能明确诊断是某种疾病,只是辅助检查,有时可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


生化检查可以判断是感染性腹泻还是脏器病变导致腹泻,或者是其他原因,还可检查电解质是否紊乱,要不要补充电解质。


二、在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大环境下,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李大夫在接诊病人的时候需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新冠病毒属于类传染病,启动了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1、防护和消毒


医生接诊和处理发热病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提醒患者做好防护措施),应按照规定程序和防护等级着装、消毒,合理处理医疗废物,防止医源性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2、安排检查


为发热患者安排医学检查,区分是否为新冠患者


3、及时报告


报告病情:发现新冠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限报告,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于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总院报告。

请求支援:首诊医生接诊传染病病人后救助力量不足时应及时报告请求援助,或及时将病人转送到有条件救治的医疗机构。

4、记录完整



首诊医生对救治的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病人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格式,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按照规定将病历复印随病人转送到能够收治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5、隔离


医生接诊和处理新冠病人后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以及来自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的人员应采取医学观察措施。


三、什么是“发热门诊”?是医院的常规部门吗?如果确诊为疑似病例,应对病人做何处理?


(1)什么是“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是正规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在该诊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传染病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


(2)是医院的常规部门吗?


不是,作为正规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


(3)如果确诊为疑似病例,应对病人做何处理?


①上报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②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会诊意见单,并及时通知预防科进行网络直报

③由市CDC派人员取血检测病原,在确诊报告之前患者不可离开发热门诊。


  ④预防科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⑤患者医疗费用采取先记账后补交


⑥转运市定点医院
⑦报医院应急领导组
⑧转专科门诊诊治
⑨护士通知检查科室到发热门诊对患者进行检查
⑩双方做好职业防护
11安排到病房进行隔离

     如果病房空间不够,则要求患者去定点宾馆或家里进行隔离。
四、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环节有哪些?为什么传染性强?
(详见附件)

第二次课 A5的四个问题解答.docx

192.17 KB, 下载次数: 551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板凳
发表于 2020-2-17 22:27:33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老师是否可确诊为疑似病例,依据是什么?是否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感染,采用哪些方法?


可确诊为疑似。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2.临床表现(1)发热。(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即为疑似病例。而张老师符合流行病学史的第2条,符合临床表现3条。


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感染。不能有这样的概念,现在得的肺炎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肺炎与常见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导致的肺炎有相似之处,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已知呼吸道病原体9项检测阴性,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可排除。


鉴别诊断的方法1)流行病学 非常重要,是与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不一样的地方。流行病学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完善,大疫情下要放宽,无论哪一级医院的医生一定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 新型肺炎并无特征性。3)影像学检查 新型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在影像学表现上存在重叠,鉴别有一定困难,且早期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的肺部影像改变,但CT检查非常重要,特定情况下可以做出临床诊断。4)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


结论:单从上述四条中的一条很难做鉴别性诊断,需要四条综合来鉴别。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


新冠病毒的临床症状


1.持续高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比较明显的就是持续高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都进行体温测量的原因,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是没有这个症状的。)




2.身体乏力


还有就是身体感觉到乏力,这个症状基本上患者都是有,而且非常的明显,感觉到特别的困,而且全身没有力气,非常的明显。


3.不断干咳


这个干咳就是咳嗽后根本没有痰,这个就是所谓的干咳,基本上患者都有这个症状。


4.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感觉到胸闷,似乎无法呼吸,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患有新型肺炎的人基本都会出现这种症状。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更加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更加困难,乏力、发高烧、干咳持续等,这样也就比较危险了。


6.晕倒昏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加严重的时候会让人甚至直接晕倒昏迷,甚至会出现休克的症状,所以,如果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话,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新冠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新冠病毒到达人体呼吸道的细胞表面,病毒表面的病毒结合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发生不可逆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因


人类肺泡型细胞高度表达ACE2,所以成为新冠病毒首要攻击目标。病毒通过胞饮、融合或者直接穿入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内。


病毒进入细胞内之后,脱去蛋白衣壳,暴露出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及病毒结构蛋白后裝配成成熟的病毒。最后这些细胞内成熟的病毒被释放,且在释放过程中有些种类的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释放的大量病毒再进入下一个易感宿主细胞,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从而导致炎性分泌物或渗出物大量充斥在肺间质及肺泡里,从而阻断了新鲜空气进入肺泡与体内二氧化碳进行交换,导致机体缺氧,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新冠肺炎早期外界新鲜空气无法在肺泡与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充分交换,为乏氧性缺氧,后期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时为混合性缺氧,患者由于缺氧会有全身酸痛、极度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什么是隔离观察,怎样进行隔离观察?针对传染病有哪些防治要则?


一、隔离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是隔离医学观察的统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在医院内有设立的隔离病房;病房紧缺时,将被安置在定点宾馆,或者自行在家隔离。有医护人员负责其体温及病情监测。



1)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的区分:


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是前后两个程序。


1、适应病毒类型


医学隔离一般是甲类流行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 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医学观察主要用于乙类传染病,对乙类或丙类传 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根据卫生部公告,我国已明确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使用群体不同
......

详见附件

第三次课 A5的五个问题解答.docx

37.03 KB, 下载次数: 31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20-2-20 09:43:55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老师确诊的依据是什么?在积极救助患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实为阳性


在积极救助患者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治疗包括隔离、对症支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抗菌药物使用: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在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础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同时,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及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呼吸支持:(1) 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强调「若短时间(1-2 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 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 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4) 挽救治疗:对于严重 ARDS 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 12 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 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 100 ml/次,每日 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二、什么是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人类之前认识的冠状病毒有何区别?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因为冠状病毒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明显的棒状粒子凸起,形状很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而得名。


从病毒分类上看,冠状病毒隶属于单节段正链RNA病毒。

“RNA病毒”

说明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由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来承载。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在复制子代病毒时发生突变的概率要显著高于以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生命体;

“单节段”

指的是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只由一条RNA链组成,在这条链上编码了十余种功能各异的病毒蛋白所需的遗传信息;

“正链”

意味着冠状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之后,无需经过基因组的转录过程,就可以直接利用宿主的核糖体来生产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质。



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区别?


1.临床特点不同


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


新型冠状病毒则能引起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症状。


2、传染途径不同: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新型冠状病毒


直接 / 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者咳嗽、喷嚏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或者飞沫形成的气溶胶


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如桌子或门把手),之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


此外,接近携带病毒的动物,食用未煮熟的带病肉类,也可以传播病毒


也有可能通过粪便和下水道传播


3、引起的病症严重性不同:


  临床上,多数冠状病毒引起轻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症比较严重。大多数患者会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感染可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引起的肺炎。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目前来看,该病毒致死率约为 2% 到 4% ,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严重,只是说病毒感染者不一定人人都会面临最严重的后果


4、人们对这两种病毒的认知程度不同:


  冠状病毒是已知会引起疾病的一大类病毒,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三、有过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者均会发病吗?为什么?如何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接触就会感染?


跟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接触过是有可能会被患者感染的。如果有和已经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密切接触过,或者和疑似的患者进行接触过,应该立刻选择到医院进行隔离。这种密切接触指的是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了距离一米以内的交谈。


新型冠状肺炎,可以通过空气、打喷嚏、接触进行传播的,进行接触不一定会传染,但是会增加传染的几率。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详见附件

思维导图-揭开新冠病毒的神秘面纱.pdf

334.67 KB, 下载次数: 44549

第四次课 A5的六个问题解答.doc

162.5 KB, 下载次数: 44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GMT+8, 2024-5-16 15:11 , Processed in 0.1780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