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羡晓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开COVID-19的神秘面纱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09:27:45 |显示全部楼层
尖刀A9

问题一:呼吸道感染
1、定义: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感染。
2、分类:根据其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其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有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类型,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年老体弱、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因并发症而预后不良。
致病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还有10%左右可能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病原菌感染后会造成鼻腔、咽部或上气道炎症状态,造成分泌物增加,引起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感冒症状。上呼吸道感染需要跟不是感染引起的原因相区别,如鼻塞、流鼻涕是常见的感冒症状,但有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它并不是由于感染引起,可能是鼻炎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鼻痒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一般没有发烧的大多数是感染引起。除感染外,还要看是不是鼻炎造成。
诱发因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如劳累压力、风寒、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据资料显示,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可多达200多种。10%-20%的感冒可能是由于细菌所导致。因此,普通感冒多为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5)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因此,如果临床不做血像检查,就难以确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
(6)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可给予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2)下呼吸道感染:声门以下的气道炎症的总称。主要有急性气管炎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也包括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其他致病因素:
⑴ 免疫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缺陷所致的疾病被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反复、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线索,包括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系继发于多种疾病及理化、生物等因素对免疫系统造成的损害,又称免疫缺陷状态。
⑵ 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纤毛功能异常症、先天性会厌吞噬功能不全症、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先天性肺囊肿等。
⑶微量元素缺乏 如锌元素缺乏或不足时,儿童胸腺、脾脏萎缩,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铁、钙、镁、磷不足时,可直接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及杀伤力,并削弱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消除病源及过敏颗粒的能力。
⑷ 慢性病灶如慢性副鼻窦炎、支气管扩张症、扁桃体炎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⑸ 其他 如营养不良、蛋白异常丢失,包括肾病、蛋白丢失性肠炎、皮肤损伤、脾切除等。
总之与年龄因素、免疫功能、蛋白质、微量元素锌、维生素缺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等因素有关。

问题二:应激状态会有哪些体液改变,对应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一)改变:
1.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称为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胰岛素相对不足。
2.血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尿素氮排出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4.血中激素含量变化:肾上腺髓质、皮质激素超量分泌,导致抗病力下降。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心跳呼吸加快,从而影响生理代谢,采食量、饮水量变化,导致肌肉合成和沉积减缓
5.免疫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中淋巴细胞减少应激反应使免疫器官严重萎缩;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用于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原料相对较少,抗体形成减少
6.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机体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创口愈合慢等后果。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液中血细胞的数目、比例等数值
2.尿糖、尿蛋白测定
3.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查
4.血清脂质及脂蛋白检查
应激时变化总的特点是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代谢率(超高代谢)
严重应激时,代谢率升高十分显着。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对能量需要可高达5,000千卡/天(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条件下为2,000千卡/天)相当于重力劳动时的代谢率。机体处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状态,造成物质代谢的负平衡,因而患者出现消瘦、衰弱、抵抗力下降等。超高代谢主要与儿茶酚胺分泌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二、糖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糖代谢变化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空腹血糖常为6.72~7.84mmol/L(120~140mg/dl),甚至可以超过葡萄糖的肾阈8.96mmol/L(160mg/dl)而出现糖尿。应激时的高血糖合糖尿是由于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以及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所致。因此,称为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肝糖原和肌糖原在应激的开始阶段有短暂的减少。随后由于糖的异生作用加强而得到补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但脑组织不受影响)。这些变化与应激的强度相平行,在严重创伤和烧伤时,这些变化可持续数周,因此,称为创伤性糖尿病。
三、脂肪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增多,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加强,因而血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严重创伤后,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有75~95%来自脂肪的氧化。
四、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应激时,蛋白质分解加强,尿氮排出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严重应激时,负氮平衡可持续较久。应激病人的蛋白质代谢既有破坏和分解的加强,也有合成的减弱。待至恢复期,才逐渐恢复氮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20-2-14 09:28:09 |显示全部楼层
尖刀A9

问题三:有没有可能致病因素既引起呼吸系统改变又引起胃肠道改变?
1、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近年来很多呼吸系统的疾病,其发病因素主要有4种:感染、变态反应、粉尘和有害气体吸入、肿瘤。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以细菌、病毒感染为最多;变态反应有4类,以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与肺部疾病关系较密切;原发性肿瘤以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其他还有胶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硬皮病等,也可侵犯肺部。
2、腹泻致病因素:
①染性因素:包括肠道内及肠道外感染,其中肠道内感染有:
(1)细菌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常因牛奶污染、牛奶未经煮沸、奶具(如奶瓶、奶头)未能每次清洗煮沸等。
(2)病毒感染:常见轮状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等等。而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常有明确的原发灶。总之,腹泻病是一种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②非染性因素:
(1)饮食不当: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频繁地调换新食品,或吃了腐败变质有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 小儿腹泻。
(2)不良刺激:受凉、过热、精神情绪不佳,或过分紧张或受惊吓,也会引起腹泻。
(3)过敏性腹泻:因吃了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面致腹泻。
(4)其他: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原性腹泻病等。
3、呼吸系统疾病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997年几名学者对4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发现近70%的患者伴随消化系统症状,尤其是反复发病、病程迁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占其总数的80%。胃肠道功能紊乱在肺系疾病中较多见,并与所涉及脏器的多少及病情的轻重有关。由此提示,呼吸及循环障碍造成的脏器瘀血和缺氧,可引起明显的胃肠功能异常,这种异常最初为纳呆及大便异常,而一旦并发肺心病则较多出现恶心、呕吐、食后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显示功能性改变由下消化道症状向上消化道发展的过程。
4、联系案例:患者具嗓子痛、鼻塞、咳嗽、气短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及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症状,经对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致病因素的对比分析,初步判断该患者因呼吸道感染致病。

参考文献:
1 邓伟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88,15(4):145
2 吴淑明,施尧,刘文忠,等.13C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胃肠病学,1997 ,2(3): 153
3 苑慧清,孔令彪,危北海.呼吸系统疾病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


问题四:退烧药
一.西药类
1.布洛芬
2.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3.阿司匹林
4.吡唑酮类(安乃近)
5.吲哚美辛
6.尼美舒利
7.复方氨林 (安痛定)
前七种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环氧酶(COX)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作为一种内生致热原由产EP细胞产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释放中枢介质从升高调定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环氧酶(COX)活性进而抑制EP合成生从而使机体体温下降。
8.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释放(TNFα、IL-6 等),使内源性致热源减少,抑制下丘脑致热源反应。具有明显的降温和抗炎症作用。 降低周围产热效应器的敏感性,使产热减少,有利于退热。 
9.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氯丙嗪作为抗精神失常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失灵,配合物理降温从而使机体降温
二.中药类
1.单药提取物类退烧药(柴胡注射液  羚羊角注射液)
2.复方制剂类退烧药(麻黄汤 银翘片 清开灵 感冒清热)
3.清热解毒类退烧药(双黄连 银黄 清热解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板凳
发表于 2020-2-16 14:27:17 |显示全部楼层
A9组
什么是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是医院门诊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
从广义上所有引起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都可以就诊于发热门诊,再由发热门诊的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病史的采集详细查体,并且进行初步的检查来寻找发热的病因,以做进一步的分诊。通常发热门诊常就诊的患者有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以及季节性的传染病,例如流感、伤寒、副伤寒、水痘、麻疹、风疹、登革热,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以发热症状就诊,例如嗜血综合征。另外还有非感染性的发热,包括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对于明确了具体病因,需要进行进一步分诊。建议到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例如对于非感染性的发热,明确病因以后必须到相应的专科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如果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到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禽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史、类似病例接触史等,便于医务人员准确确定病情,采取及时适宜的治疗。

是医院的常规部门吗?
不是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环境下,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李大夫在接诊病人的时候需要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1、发热门诊患者处置流程:

发热病人
门诊预诊及分诊

                   发热门诊

                     医生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查血象;作胸透检查




            
院内专家组会诊


留置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报告

        排除
        市级专家组会诊        常规诊治处理
        疑似病例

医学观察或收住定点医院
2、 病人隔离治疗注意事项:
①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不得在普通诊室就诊;不得在普通输液室输液;不得在普通病区住院治疗。
②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在感染性疾病科相应门诊就诊、输液、隔离留观。
3、联系案例: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情况,李大夫安排病人暂时住进发热病房,给予退热、补液、吸氧等对症处理”略有不妥,而应在对患者完成全面系统检查后快速做出判断,转感染性疾病科相应门诊由专家组会诊,并进行隔离留观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飞沫传播:为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直接传播主要就是通过接触,性行为这样来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可起到传播病原体的作用,此类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某些人兽共患病均可经此途径传播。如肝炎。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有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呈现家庭续发率高的特征。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如果病毒携带者在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里留下了大量的病毒,短时间内仍然停留在空气中,之后进入空间的人就可能被空气中停留的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途径,但通过消毒和哦通风措施可以有效防控。
消化道传播: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目前已从重症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活的新冠病毒,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为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消化道的传播,包括粪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的原因:
病毒感染机制:病毒通过非特异性的布朗运动到达人体呼吸道的细胞表面,病毒表面的病毒结合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接着,病毒通过胞饮、融合或者直接穿入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内。病毒进入细胞内之后,脱去蛋白衣壳,暴露出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及病毒结构蛋白后装配成成熟的病毒。最后这些细胞内成熟的病毒被释放,且在释放过程中有些种类的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释放的大量病毒再进入下一个易感宿主细胞,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相同机制感染人类,SARS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上的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受体结合而入侵,新冠病毒的受体也是ACE2,因人类肺泡II型细胞高度表达ACE2,所以成为新冠病毒首要攻击目标。还有研究发现,心脏、食道、肾、膀胱等器官都表达ACE2,提示这些器官也可能会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袭。
传染性强的主要四个原因:
  一是新冠病毒潜伏期即具有传播能力,因此具备传染性的时间长。
  二是新冠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三是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睛、嘴或鼻的粘膜间接接触,也存在气溶胶和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这方面目前虽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应引起高度警惕。
  四是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有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基因区域产生很多复制错误,而这会促进病毒演化,最终导致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给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为什么开具这些辅助检查单?

C反应蛋白——炎症检查
胸部CT——心肺功能检查
血常规——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情况,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血红蛋白的情况。通过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能够初步判断是否有细菌性感染或者病毒性感染的情况,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主要是判断是否有贫血的情况。
呼吸道病原检测——检测人体血清中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包括有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等。主要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检测。可以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的诊断,进行对症治疗和抗病原体治疗。
真菌葡聚糖检测——主要是用于诊断真菌感染性的疾病,如果真菌葡聚糖数值增高的话。多提示存在真菌感染,特别是一些深部组织的感染。
曲霉菌检测——主要是用于诊断曲霉菌感染性的疾病
生化全项——
1、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2、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3、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4、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
5、尿酸。
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6、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心、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其次为肝、脾、胰腺、脑、肺脏等。
7、肌酸肌酶等。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

A9.docx

321.34 KB, 下载次数: 270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20-2-18 14:33:25 |显示全部楼层
A9
问题一
一、什么是疑似病例?

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即可确定为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
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临床表现: 发热;具有相应的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疑似病例的定义会作相应修改。

二、疑似病例如何排除?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三、疑似病例如何确诊?

疑似病例的生物样本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可判定为确诊病例:
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确诊病例的定义会作相应修改。

四、还有哪些症状相似的疾病?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 SARS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似。也应注意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以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等)鉴别。

综上所述,张老师还不可以确诊为疑似病例,还没有排除其他病毒的感染的可能。

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感染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既可以检测抗原(一般是病原体表面蛋白,有些用内部核蛋白),也可以检测核酸。如果病人的体液中检测到抗体、抗原或核酸三者中的任何一种,则意味着已被感染。由于抗体产生需要时间,而免疫功能较弱和感染之初的病人,病原体抗原含量较低,不容易检测到。所以,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 通过扩增反应来放大信号, 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现在也开发出了检测试剂盒,大大提高检测病毒的速度。

问题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

确诊病例临床表现
湖北省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呼吸窘迫,呼吸频次≥30次/每分;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疑似病例临床表现
湖北省以外
·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湖北省
·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补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1-14天,多数为3-7天。潜伏期没有症状,但具有传染他人的能力。
患者的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患者仅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
免疫力低下患者,从鼻腔、咽喉部到气管和支气管等诸多环节未能将病毒有效阻击,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导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损,血管里的血液进入到肺泡。通过肺泡之间的间隙和重力作用,肺泡液体首先聚集在肺的底部,CT拍片呈现毛玻璃样的影像图,如果渗出的液体量更多时,影像学检查双肺呈 “白肺样”改变。此时肺泡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发生障碍,病人病情危重,乃至丧失生命。病毒感染肺泡,导致大量免疫细胞被募集到肺泡部位,受病毒刺激,释放出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这些炎性因子作用于肺泡-血管膜,破坏其完整性,大大增加其通透性,使得大量血液进入到肺泡,导致缺氧,引发危重病情。


问题三
隔离观察就是把病人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观察他的病情。

居家隔离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做法是一个人单独居住在一套房里,由其亲属提供日常生活保障。
其次,是选择一套房内配有单独卫生间的独立房间居住。
如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选择家里面通风较好的房间单独居住,在保障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共同居住人员。
家庭无法提供单间的,应随时保持通风,共同居住人员之间尽量保持足够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和接触次数。
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不建议隔离人员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进餐,最好能错时用餐。餐具消毒可采用煮沸15分钟或蒸20分钟。对于不耐热的餐具,清洗后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建议一天上、下午测2次体温,无需多次测量。隔离观察人员体温超过37.3℃,应立即报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衣物单独清洗。在一般情况下,衣物等日常织物清洗干净即可,有条件的可将水温设置在60℃以上。如有可疑污染物存在,棉质衣物等可在洗净后煮沸15分钟,对于不耐热的衣物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干净。
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洗衣机是可以共用的,洗衣机按键等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之后再清洗干净。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使用单独的垃圾桶,应使用加盖的垃圾桶,用后的垃圾应当放置在专用垃圾桶中,垃圾清理前使用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浇洒垃圾至湿润,然后扎紧垃圾袋口,及时处理。
不要外出,也不要接待访客;在衣食住行方面:第一,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起居生活尽量在自己单独生活的房间内,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接触。如果必须接触,应正确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第二,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住的房间应随时关门,家中所有房间都应经常开窗通风。第三,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在自己隔离的房间内吃饭、喝水;没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分时段用餐,也可以在不同的区域用餐,不共用餐具。第四,有条件的家庭建议使用带卫生间的独立房间;如必须与其他人员共用卫生间时,应分时段使用,用后通风并消毒。第五,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个人用品(比如碗碟、水杯、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必须与共同生活人员分开。使用这些物品后,应彻底清洗,每日消毒。第六,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掩住口鼻;口鼻分泌物应用纸巾包裹后丢入带盖垃圾桶内;随时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口罩前后和收拾垃圾后,应当及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水洗手,洗手时间最好不少于20秒,洗手后及时擦干(用干净的卫生纸或毛巾)。第七,口罩使用后要放进专用垃圾桶中,垃圾桶应及时清理。第八,每天早晚测量体温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
其他人员(比如社区或小区内的工作人员等)需接触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时,应戴上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注意手卫生。

传染病的防治要则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及时上报疫情。
(1)管理传染源:1)患者  重点是及时隔离和有效的治疗,同时及时报告疫情;
                 2)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因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应随访进行定期病原学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接触者管理  接触者按最长潜伏期进行检疫,包括医学观察,留验和集体检疫;
              4)传染源管理  有经济和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和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到群众予以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平时机体的抗病能力
     2)预防接种
     3)药物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20-2-18 14:34:12 |显示全部楼层
A9
问题一
一、什么是疑似病例?

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即可确定为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
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临床表现: 发热;具有相应的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疑似病例的定义会作相应修改。

二、疑似病例如何排除?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三、疑似病例如何确诊?

疑似病例的生物样本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可判定为确诊病例:
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确诊病例的定义会作相应修改。

四、还有哪些症状相似的疾病?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 SARS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似。也应注意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以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等)鉴别。

综上所述,张老师还不可以确诊为疑似病例,还没有排除其他病毒的感染的可能。

需要排除其他病毒感染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既可以检测抗原(一般是病原体表面蛋白,有些用内部核蛋白),也可以检测核酸。如果病人的体液中检测到抗体、抗原或核酸三者中的任何一种,则意味着已被感染。由于抗体产生需要时间,而免疫功能较弱和感染之初的病人,病原体抗原含量较低,不容易检测到。所以,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 通过扩增反应来放大信号, 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现在也开发出了检测试剂盒,大大提高检测病毒的速度。

问题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

确诊病例临床表现
湖北省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呼吸窘迫,呼吸频次≥30次/每分;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疑似病例临床表现
湖北省以外
·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湖北省
·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补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1-14天,多数为3-7天。潜伏期没有症状,但具有传染他人的能力。
患者的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患者仅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
免疫力低下患者,从鼻腔、咽喉部到气管和支气管等诸多环节未能将病毒有效阻击,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导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损,血管里的血液进入到肺泡。通过肺泡之间的间隙和重力作用,肺泡液体首先聚集在肺的底部,CT拍片呈现毛玻璃样的影像图,如果渗出的液体量更多时,影像学检查双肺呈 “白肺样”改变。此时肺泡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发生障碍,病人病情危重,乃至丧失生命。病毒感染肺泡,导致大量免疫细胞被募集到肺泡部位,受病毒刺激,释放出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这些炎性因子作用于肺泡-血管膜,破坏其完整性,大大增加其通透性,使得大量血液进入到肺泡,导致缺氧,引发危重病情。


问题三
隔离观察就是把病人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观察他的病情。

居家隔离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做法是一个人单独居住在一套房里,由其亲属提供日常生活保障。
其次,是选择一套房内配有单独卫生间的独立房间居住。
如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选择家里面通风较好的房间单独居住,在保障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共同居住人员。
家庭无法提供单间的,应随时保持通风,共同居住人员之间尽量保持足够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和接触次数。
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不建议隔离人员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同进餐,最好能错时用餐。餐具消毒可采用煮沸15分钟或蒸20分钟。对于不耐热的餐具,清洗后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建议一天上、下午测2次体温,无需多次测量。隔离观察人员体温超过37.3℃,应立即报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衣物单独清洗。在一般情况下,衣物等日常织物清洗干净即可,有条件的可将水温设置在60℃以上。如有可疑污染物存在,棉质衣物等可在洗净后煮沸15分钟,对于不耐热的衣物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干净。
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洗衣机是可以共用的,洗衣机按键等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之后再清洗干净。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使用单独的垃圾桶,应使用加盖的垃圾桶,用后的垃圾应当放置在专用垃圾桶中,垃圾清理前使用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浇洒垃圾至湿润,然后扎紧垃圾袋口,及时处理。
不要外出,也不要接待访客;在衣食住行方面:第一,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起居生活尽量在自己单独生活的房间内,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接触。如果必须接触,应正确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第二,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住的房间应随时关门,家中所有房间都应经常开窗通风。第三,建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在自己隔离的房间内吃饭、喝水;没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分时段用餐,也可以在不同的区域用餐,不共用餐具。第四,有条件的家庭建议使用带卫生间的独立房间;如必须与其他人员共用卫生间时,应分时段使用,用后通风并消毒。第五,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个人用品(比如碗碟、水杯、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必须与共同生活人员分开。使用这些物品后,应彻底清洗,每日消毒。第六,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掩住口鼻;口鼻分泌物应用纸巾包裹后丢入带盖垃圾桶内;随时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口罩前后和收拾垃圾后,应当及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水洗手,洗手时间最好不少于20秒,洗手后及时擦干(用干净的卫生纸或毛巾)。第七,口罩使用后要放进专用垃圾桶中,垃圾桶应及时清理。第八,每天早晚测量体温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
其他人员(比如社区或小区内的工作人员等)需接触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时,应戴上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注意手卫生。

传染病的防治要则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及时上报疫情。
(1)管理传染源:1)患者  重点是及时隔离和有效的治疗,同时及时报告疫情;
                 2)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因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应随访进行定期病原学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接触者管理  接触者按最长潜伏期进行检疫,包括医学观察,留验和集体检疫;
              4)传染源管理  有经济和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和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到群众予以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平时机体的抗病能力
     2)预防接种
     3)药物预防

A9 2.17.docx

22.96 KB, 下载次数: 295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20-2-20 11:16:49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老师确诊的依据是什么?在积极救助患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确诊依据:
1.满足流行病学史(与张老师下棋的王大爷月初从武汉返乡,属于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患者)
2.临床诊断: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正在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3.病原学证据: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二者有一)
我们应做什么?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3.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單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抗病毒治疗:可试用a-干扰素(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天菌注射用水2m1,每日2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成人200mg/50mg/粒,每次2粒,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路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成人500mg/次,每日2至3次静脉输注,疗程不超过10天)磷酸氣喹(成人500mg,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天),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疗程不超过10天)。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5.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1.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呼吸支持;
      (1)氧疗:重型患者应当接受鼻导管成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
      (2)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 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3)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0ml0)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
      (4)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館卧位通气效果不住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 EONO)。
      3.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二、 什么是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人类之前认识的冠状病毒有何区别?
1.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
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

冠状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并且在遗传学上被分为四个主要的病毒属:
甲型冠状病毒(Alphacoronavirus)、乙型冠状病毒(Betacoronavirus)、丙型冠状病毒(Gammacoronavirus)和丁型冠状病毒(Deltacoronavirus)。前两个属主要感染哺乳动物,而后两个属主要感染鸟类。人们先前已鉴定六种人类冠状病毒,包括HCoV-NL63和HCoV-229E,它们属于甲型冠状病毒;HCoV-OC43、HCoV-HKU1、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属于乙型冠状病毒。

2.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分别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
        2019-nCoV        SARS        MERS-Cov
临床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急促
潜伏期        2-7天,最长10天以上        平均14天,或更长        2-14天
分类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亚科、β 冠状病毒属、类 SARS 冠状病毒种        
直径        60~140纳米        80~120纳米       
来源        蝙蝠
结合        ACE2蛋白        DPP4蛋白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主要),直接或间接接触        飞沫传播(主要),直接或间接接触,动物接触或饮用骆驼奶
致死率        9.6%        目前未知        34.4%
传染性                更强       

3. 有过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者均会发病吗?为什么?如何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与患者接触者并不一定会发病,接触者是否会感染,关键在于和患者的距离以及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患者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能产生飞沫,与患者近距离出现在同一个场合,特别是病人讲话或咳嗽,如果没有戴口罩,被感染是可能的。
日常防护措施
1.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2.佩戴口罩,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场购物、乘坐电梯、封闭办公, 到普通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也叫一次性医用口罩。如果是独处,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可以不戴口罩。而且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还有普通门诊、 病房的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建议佩带医用外科口罩。
3.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 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4.勤开窗通风,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 如果不是在密闭空间里,通风会使呼吸道飞沫在空气中形成的病毒浓度降低。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
5.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
6.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        所用干扰素雾、洛匹那韦、利巴韦林等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是否为特异性抗2019-nCoV药物?
(一)
(1)干扰素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体内的某些酶,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以而使病毒不能生长繁殖,停止生长。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等和慢性病毒性感染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2)洛匹那韦(Lopinavir,LPV)是一种新的抗HIV的蛋白酶类抑制药物,主要通过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产生未成熟的、无感染力的病毒颗粒而发挥抗HIV病毒的作用。LPV主要由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广泛代谢,且几乎专门由CYP3A同工酶代谢。
(3)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受抑。本药并不改变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过程,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A9 2.20.docx

605.6 KB, 下载次数: 714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20-2-20 14:31:28 |显示全部楼层
A9思维导图张老师怎么了

A9张老师怎么了.pdf

118.86 KB, 下载次数: 882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GMT+8, 2024-5-4 19:56 , Processed in 0.2086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